精神分裂,的人,有的,患者,精神

提問: 請問 什么 叫 精神 分裂 癥? 問題補充: 医师解答: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是一種持續、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嚴重的一種,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病因未明,多青壯年發病,隱匿起病,主要影響的心智功能包含思考及對現實世界的感知能力,并進而影響行為及情感。臨床上表現為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障礙以及精神活動不協調。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   精神分裂癥之主要征兆被認為是基本的思考結構及認知發生碎裂。這種解離現象據信會造成思考形式障礙并導致無法分辨內在及外在的經驗。罹患精神分裂癥的人可能會自己表示有幻覺,或者,旁人可以發現他們的表現受幻覺影響。患者也可能表達明顯妄想信念。社交或職業功能退化、一些次要的癥狀、沒有器質性腦病,可以是確立診斷的條件。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病中最常見的一組精神病,美國六個區的調查資料顯示,其年發病率為0.43‰~0.69‰,15歲以上為0.30‰~1.20‰,我國部分地區為0.09‰,根據國際精神分裂癥試點調查資料,18個國家的20個中心,歷時20多年調查3000多人的調查報告,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癥年發病率在0.2‰~0.6‰之間,平均 0.3‰。   精神分裂癥到目前為止病因未明,好發于青壯年,多發于16~40歲之間,無器質性改變,為一種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無意識和智能方面的障礙,但發作時不僅影響本人的勞動能力,且對家庭和社會也有影響,應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   精神分裂癥病程多遷延并呈進行性發展,如早期發現應盡早給予合理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較為樂觀,少數患者由于治療不及時,不合理,拖延了時間,貽誤診斷治療,使病情緩慢進展,甚至失去了治療良機,出現精神衰退,成為精神上的殘廢。上海對1957~1959年出院的1200例精神分裂癥進行了出院20年的隨訪,預后有四種:屬于臨床痊愈者25%;顯著好轉水平者33%;精神癥狀仍存在,無自知力 ,但有部分工作能力者25%;情況差,包括衰退者占16%,因此應盡早予以診療,以求良效。 精神分裂癥的早期癥狀    認識精神分裂癥的早期癥狀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早發現及早治療。急性起病者病前很難發現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早期癥狀。大部分患者是在無明顯誘因下緩慢起病,仔佃觀察分析一般都能發現有如下一些早期精神癥狀:  睡眠改變:逐漸或突然變得難以入睡、易驚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惡夢、或睡眠過多。  情感變化:情感變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熱情、對親人不關心、缺少應有的感情交流 與朋友疏遠,對周圍事情不感興趣, 或因一點小事而發脾氣,莫名其妙地傷心落淚或欣喜等。  行為異常:行為逐漸變得怪僻、詭秘或者難以理解, 喜歡獨處、不適意的追逐異性,不知羞恥,自語自笑、生活懶散、發呆發愣、蒙頭大睡、外出游蕩,夜不歸家等。  敏感多疑:對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圍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聯系起來,認為是針對他的。如別人在交談,認為是在議論他;別人偶而看他一眼,認為是不懷好意。有的甚至認為廣播、電視、報紙的內容都和他有關,察言觀色,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有的認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飯、睡覺,有的認為愛人對他不忠而進行跟蹤。  性格改變:原來活潑開朗、熱情好客的人, 變得沉默少語,獨自呆坐似在思考問題,不與人交往; 一向干凈利索的人變得不修邊幅、生活懶散、紀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來循規蹈距的人變得經常遲到、早退、無故曠工、工作馬虎,對批評滿不在乎; 原來勤儉節省的人,變得揮霍浪費,本來很有興趣的事物也不感興趣等。  語言表達異常:與其談話話題不多,語句簡單、內容單調,談話的內容缺乏中心或在談話中說一些與談話無關的內容,使人無法理解,感覺交談費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語,反復重復同一內容等。  脫離現實,沉湎于幻想之中,做“白日夢”。參考文獻:百科詞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auty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